Search

我在心靈洞察的課堂上常常強調,在嬰兒時期不應該忽略孩子的哭泣…,證據來了!

早...

  • Share this:

我在心靈洞察的課堂上常常強調,在嬰兒時期不應該忽略孩子的哭泣…,證據來了!

早晨起床,看到這哭泣的嬰兒的影片,突然間有種主觀上想哭的悲傷...,這其實不難洞察是我嬰兒時期的"可能受忽略"...。為何只是"可能"呢?因為尚未發展語言的嬰兒沒有認知記憶。然而嬰兒需要用強烈的訊息,來發出被照顧的需要,哭泣是他求助唯一的語言。

在有六個孩子,貧窮,媽媽又因血崩差點喪命的老么,能被捧在手心裡嗎?理性分析也知道不可能...。理性的洞察,與主觀上的莫名悲傷...是可以並存的,我知道此時需要照顧一下嬰兒時期的自己...。

因這個短片啟動了我嬰兒時期的失落悲傷情緒,幾乎一整天都有莫名想哭的衝動,這對我而言是很新鮮有難受的情緒,我讓自己哭,同時也知道這並不是有別人辜負我什麼,是我自己內在系統的問題,因此我就斷斷續續的哭了一天…。

經過一夜的休息睡眠,深感這一則短片裡面有非常多重要的訊息,因此今天,我特別花了一些時間,把這支影片的內容大致做了翻譯(只是大意,並不夠精準),想分享給大家:

#忽略嬰兒的哭泣會導致許多嚴重的問題

忽略嬰兒的哭泣會導致許多嚴重的問題,對他的發展與安適感都有很負面的效應,這些內在張力在嬰兒出生前幾個月、會改變大腦的神經傳導物質系統, 而導致大腦結構與功能的改變 ,這種改變很類似我們在憂鬱的成人大腦裡面所看見的。

哭泣導致過度激化腎上腺系統, 因此在他日後的生活增加了攻擊、衝動行為、與暴力。過度激化腎上腺系統也會使壓力荷爾蒙皮質醇不正常的處在高水平狀態並且抑制大腦神經組織的發展。

忽略哭泣的嬰兒抑制他們的成長和免疫系統。有研究指出:忽略孩子的哭泣,使他無法發展健康的智力與社會技巧 並且使它們難以控制情緒。

當嬰兒身體與他們的照顧者分離的時候 疼痛反應會被激發 而導致賀爾蒙的改變,研究甚至發現每天3小時的分離,都會導致表現遺傳學上的變化, 並且在成人的記憶功能上也導致受損。

#怎麼幫助平復嬰兒的負面情緒呢?

嬰兒用哭與笑來與他所存在的世界溝通,嬰兒的哭泣可能有許多的原因,包括他們飢餓和疼痛。

和微笑一樣,哭泣也需要獲得照顧者適當且正向的回應,孩子會因此知道他們所有的感覺都是被接納的。
忽略孩子的哭泣會使他們覺得自己的生氣與悲傷是不被接納的,因此他們會抑制甚至會偽裝他們的情緒。

有許多方式可以撫慰哭泣的嬰兒,這些方法我們都可以試試看,例如:
#餵奶 --幫助他們改善飢餓的問題;
#創造他熟悉的聲音 像他在子宮中所聽到的聲音;
#創造讓他可以規律睡眠的環境;
#讓皮膚與皮膚的接觸刺激催產素的釋放,那是愛與連結的荷爾蒙(其實就是擁抱啦!!);
#尋找與發現特定的動作 嬰兒在子宮裡的移動是順暢並且穩定的,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嬰兒可以在某一些特定的動作當中被安撫下來。

照顧者在嬰兒的痛苦當中給予注意並且不缺席,夠幫助嬰兒發展出他們獲得平靜的許多途徑與方法。

而我覺得就是作為嬰兒的照顧者-- 母親,最神聖的天命。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252517954880460&id=693504594115135


Tags:

About author
not provided
錢玉芬老師將以此為人生下半場的關注焦點,建立此專頁以饗有共同生命關懷的伙伴。
View all posts